(贺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龙丽萍) 7月1日,又是一年建党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回望贺州市广大党员干部,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一个个疫情防控卡点,在一个个抢险救灾现场,在一个个贫困帮扶现场……一面面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一枚枚闪亮的党徽熠熠生辉,他们正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如今,距离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已经整整一年,人们争相纪念文秀、缅怀文秀、学习文秀。在榜样的感召下,贺州市广大党员干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许多个“文秀”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他们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比学赶超,奋勇争先,建功新时代。
带着黄文秀的力量,贺州市脱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走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的步伐愈加坚定。1.38万贫困人口脱贫、33个贫困村要出列,贺州市脱贫攻坚战总攻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
带着黄文秀的力量,贺州市脱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全力攻克深度极度贫困“堡垒”,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平桂区土瑶聚居区脱贫攻坚取得实质性进展,2019年底平桂区鹅塘镇槽碓村、明梅村和沙田镇金竹村3个土瑶村比原计划提前一年脱贫摘帽,目前仅剩91户455人未脱贫。
带着黄文秀的力量,贺州市脱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苦拼实干帮脱贫,倾心倾力谋发展,脱贫攻坚喜讯连连。今年5月,平桂区、钟山县、昭平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贺州市实现了从贫困县全覆盖到贫困县全摘帽的历史性转变,贫困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时代需要榜样,榜样引领时代。一个文秀走了,千千万万个“文秀式”的党员干部来了!
2018年刚毕业不久的陈晓敏成为了一名驻村干部,她没有和大多数同学一样走上教师岗位,没有走向繁华都市,而是回到阔别不久的农村,开展驻村工作。
这是位潮流有个性的“90后”姑娘。6月29日,陈晓敏和同事们又来到了钟山县公安镇大桥村委土塘村核验产业发展情况,那天艳阳高照,30多度的高温下她的脸上缀满了豆大的汗珠,只见她一边与贫困户交谈,一边用手机录下了核验现场画面,这一次她又产出了一条高质量的“扶贫Vlog”。
她的帮扶对象是土塘村的一名肝癌患者郭干华,郭干华屡屡住院,夫妻俩供出了三个大学生,还有一个高中生,家庭实属困难。陈晓敏帮助郭干华申请了大病救助和二次医疗报销,还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水滴筹等平台为其筹款医药费。
“这就是我的扶贫生活,基层工作繁杂而纷乱,但这个岗位能观察到最真实的社会百态,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在以最直接的方式回馈群众。”驻村两年多来,陈晓敏用实际行动在践行着黄文秀甘于奉献、不忘初心的精神,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大桥村这片土地。2019年,大桥村党总支部荣获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称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八步区,469名驻村队员干部驻守脱贫攻坚一线,成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的“硬核”力量。
5月17日晚,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黄文秀再次出现在央视屏幕上,获评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看着电视里的画面,与工作队员们经历过疫情防控、抗洪救灾、村屯建设等急难险重工作后的八步区大宁镇同宁村党支部书记易善庚,留下了感动的眼泪,他说,我是一名党员,我要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学好黄文秀精神。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千千万万个像黄文秀这样的优秀干部。短短4年时间,第一书记张优日把八步区黄洞瑶族乡三岐村从自治区级贫困村、没有任何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典型“空壳村”,变成了一个拥有瑶族风俗旅游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2万元的产业村。八步区莲塘镇新莲村驻村队员廖仕松刚驻村时就想着为群众做点什么,通过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新莲村道路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原本脏乱差的村子迎来了洁净美。
“自从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来了我们村,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村里变美了,我们家也盖上了新房子,日子一天天变好了。”贫困群众邓运意说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2019年新莲村荣获自治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示范村荣誉称号。
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谁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也把谁留在心里。这些年,平桂区大平瑶族乡扶贫工作队队长陶英明驻扎在脱贫攻坚一线,只为了群众能过上好日子。如今,大平瑶族乡6个深度贫困村均已脱贫摘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以上,产业扶贫覆盖率96.9%,贫困村脱贫个数在平桂区位居前列,贫困发生率已经从2015年的34%降为现在的0.84%。走在乡村里,乡亲们会经常邀请他进屋喝杯茶、歇歇脚。
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每一名党员就是一个扶贫Vlog,在寿城贺州的“两大主战场”上,青春的力量不可或缺,一大批“80后”“90后”青年干部以黄文秀为榜样,在脱贫一线冲锋陷阵、挥洒青春,践行初心和使命,续写了一曲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