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无限好,田间农事忙。近段时间,八步区莲塘镇白花村村民高兴兰和工人们一边要忙着采收上一季的成熟香芋,一边还要种植新一季的香芋,忙得不亦乐乎。“去年种植了80多亩香芋,一亩地纯收入有7000多元,今年我打算扩种到150亩!”高兴兰浑身充满干劲。
高兴兰兴奋的背后,不仅是因为有了当地加工企业的兜底,还有香芋种植补助政策的加持。
贺州香芋
贺州市出台政策措施通过示范带动大力发展香芋全产业链,推动香芋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力争用3年时间把贺州打造成为有较大竞争力、影响力的全国最大香芋产业链集散地。
种上香饽饽——让土地生出“金”
“先把土层整疏松后,每隔30厘米左右种一株,种下后要及时覆盖地膜保湿。”近日,在钟山县燕塘镇古架村,村民正在抓紧农时抢种香芋。当天,钟山县2022年撂荒地整治暨春耕生产、春种香芋现场会在这里举行。
富川古城镇的群众正在种植香芋
今年以来,钟山县采取“金融+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流转土地运营的模式,农户通过自种或用土地、劳务等资源参资入股龙头企业,大力推进香芋产业化发展。钟山县公安镇益兴农业香芋种植基地负责人周保成介绍,该基地在公安镇流转了420亩土地种植香芋,不仅让更多的撂荒地变成“致富田”,每天还聘请30多名村民务工,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预计收获时产值可达500万元。
在富川朝东镇秀水村,种植大户毛兴来告诉记者,以前他是种莴笋、芥菜等蔬菜的,今年看到芋头的良好市场前景,以及政府出台了相应的补贴政策,于是,他通过租用附近村民的200多亩土地种起了香芋。
富川朝东镇因地制宜将香芋加工成不同产品
据了解,为了推动贺州香芋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贺州市出台了香芋全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并制定印发了香芋全产业链发展扶持政策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在各方政策的加持下,贺州市各地群众种植香芋的积极性高涨,纷纷在田间地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贺州市香芋产业正在蓄势起飞。
2021年,全市种植香芋5.85万亩,产量约11万吨,产值5.5亿元。
产品深加工——让香芋“香誉”天下
八步区莲塘镇种植香芋历史悠久,当地出产的槟榔芋具有明显的紫红色槟榔花纹,肉质酥香,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风味独特。
在莲塘镇长湾村,有一位小有名气的致富能人——彭上坚,人称“芋博士”。顾名思义,他的致富门道,正是因为他把香芋“玩”出了新花样。
彭上坚和工人正在分拣芋头块
在常人看来,香芋只是能果腹的薯类作物,但是作为农民子弟的彭上坚却认为香芋浑身是宝。2014年,彭上坚在家乡成立了合作社,并随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随着多年来摸爬滚打的经验积累,其公司主营业务也从最初的削皮、切块、切条等粗加工模式,延伸至制作芋头条、香芋扣肉、芋泥、芋圆等产品。此外,彭上坚还将芋头皮加工成了饲料,出售给养殖户。
一个个小芋头,经过彭上坚之手后,被“吃干榨尽”,实现了“一路生花”,产品附加值随之水涨船高。
彭上坚说,其公司生产芋头系列农产品大部分都出口外销,企业注册的“芋博士”系列农产品在东南亚已小有名气。2021年,贺州市顺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额达1.2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创汇609万美元。
在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陈帮勇、李沁玲夫妇也同样通过发展香芋产业,走出“芋”众不同的致富路:夫妇俩除了从事芋头的粗加工外,还自主研发出了纯手工香芋沙琪玛、蔬果干,并且还把芋苗做成了芋苗酸,以大礼包的形式打包出售。为了打开销路,夫妇俩通过注册电商平台、带货直播等方式,将产品推向了福建、上海及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我们正在根据市场需求加快新产品研发,争取早日让更多的香芋产品飘香各地市场。”李沁玲满怀信心地说道。
“香芋+”经济——前景愈来“芋”广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是实现产业升级的“金钥匙”。目前,贺州市正在打造香芋全产业链和万亩设施蔬菜集散基地,抓住规划布局、土地流转、基地建设、园区建设、经营主体、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坚持用工业化思维、产业链理念,将香芋和设施蔬菜打造成为贯通“产、加、销”的全产业链产业。
彭上坚认为,这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而言,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表示,要乘势而上,在贺州三县两区布局加工基地。同时,公司也将不断完善产业链,建设区域农产品集生产、加工、保鲜储藏、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我们正在加快建设进度,预计今年5月份,我们的其中一个厂房就能交付使用。”眼下,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电商产业园内的香芋加工标准厂房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当中。项目负责人张静告诉记者,该香芋加工厂占地约1万平方米,加工的产品主要包括芋头条、块、丁及芋圆、芋泥、芋头糕点等,待加工厂全部建成后,年加工量将近1万吨。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浪更比一浪高。随着贺州市发展香芋产业号角的吹响,更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贺州落地开花,“香芋+”经济正在成为推动贺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记者:欧阳利环 通讯员:莫现城 白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