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贺州建设 | 党史中的清廉故事: 喝粥歌

时间:2022-09-13 10:38:00 作者:华鲁智达课 阅读:

喝粥歌

1945年桂东南起义失败后,范克武被国民党反动派政府悬赏通缉。范克武坚持在当地隐蔽,一年之后,党组织为了更安全地保护桂东南起义骨干力量,把范克武、黎阳(黎永彪)、何一平、黄钦、邓允纶(在黄姚中学称呼老邓)、江清(在黄姚中学称呼老宋)、范维特等人都安排到黄姚中学工作或学习。范克武、黎阳被安排在黄姚中学第一、二班(合班)读书。来黄姚之前,党组织就告诉范克武,安排他以读书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

中共广西省工委黄姚旧址纪念馆

1946年3月15日,范克武、黎阳在桂东南地下党负责人张祖贵、党员杨国民的陪同下从陆川良村交通站出发,步行12天到达黄姚中学。张祖贵、杨国民在黄姚住了两三天之后就离开黄姚,张祖贵回陆川、博白工作,杨国民到钟山英家白沙井张赞周处工作。从陆川、博白来到黄姚中学的同志,在黄姚中学党支部的带领下积极开展革命工作。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分子,黄姚支部建立秘密读书小组、读书会等学生组织,组织进步师生传阅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在读书会可以秘密阅读到《新华日报》《群众》《论联合政府》等党的书报。黄姚支部还组织进步学生积极出版墙报宣传革命道理,开展时事报告会等活动,带领师生走出校门,深入农村联系群众。

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

1945年秋,黄姚一带接连几个月不下雨,水塘干涸,天地干裂,稻谷歉收。是年冬天,黄姚地区米价暴涨,又正值抗战胜利不久,国民党反动派蓄意谋划发动内战,国统区内物资短缺、物价飞涨。天灾加国难,黄姚大多民众只能依靠杂粮、米糠等充饥,人民生活在极端困苦之中。1946年春,黄姚中学春季招生,许多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针对这一情况,中共黄姚支部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做出免交或缓交学费的决定,党员教师的薪谷由学校庶务统一管理调配。在党员教师的表率下,其他教师积极响应,于是全体在校开膳的师生喝粥办学,不向困难低头,学校也没有一个学生辍学。这件事在黄姚引起很大震动,各界人士对学校的决策和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予以高度赞赏。在克服困难坚持教学的过程中,范克武写了一首《喝粥歌》长诗,经李伯纪老师修改后登载在校园墙报上:

太阳出来一点红,公鸡威武跳出笼;

麻雀飞出门楼外,农民赤膊做田工。

五月日子长又长,学校功课真正忙;

农家子弟读书苦,一日三餐喝粥汤。

开膳钟声“当当当”,拔脚阔步拥食堂;

“咄咄咄咄”喝粥声,如得蜜露充饥肠。

一碗两碗三四碗,橡皮肚子胀又胀;

摸摸肚子慢慢声,一次小便轻八两。

上午连上四节课,下午还有三节长;

扎紧裤带顶上去,专心课业饥饿忘。

两截大旱加寒伤,谷米油价天天涨;

肚里无油周身软,骨瘦眼深面皮黄。

屋漏又遭连夜雨,虐痢病魔呈凶狂;

危重病号专室治,校医“刘太”胜亲娘。

同学友好互助好,风雨同舟战恶浪;

向人叹息非好汉,克服困难看谁强!

这首《喝粥歌》登出后,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喝粥歌》坚定了师生共同战胜困难、共渡难关、办好教学的决心。

故事简评:党员教师在困难面前首先想到的是学生的利益、群众的利益,而不是自身的切身利益,用自己微薄的薪谷,资助学生上学,自己饿着肚子,与学生共渡难关,与群众共渡难关,这就是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在这些清正廉洁的好党员、好干部的模范带头影响下,黄姚中学培育了一批优秀的革命干部,为后来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一篇:贺州市召开全市驻村工作队座谈会
下一篇:富川:开展党组书记服务十大行业专项行动

版权所有 北京华财智达教育集团 京ICP备160536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