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
他们带着组织的信任,肩负使命与责任,毅然背起行囊、告别家人,迈出大楼、离开城市,走向农村、走近群众,满怀信心地奔向基层广阔天地。
他们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在一线帮扶结对、走访记录,工作压力大,他们吃住在贫困村,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阴雨绵绵,都不能阻挡他们走访贫困户的步伐。
他们,就是奋斗在扶贫一线的驻村干部!
驻同古镇平竹村的第一书记邱崇赞就是其中一员。9月中旬,邱崇赞一大早就跟驻村工作队员下村了解贫困户危房改造、控辍保学的情况。下午2点多,完成了4个自然村的走访任务,返回村委吃午饭的邱崇赞却突然晕倒从楼梯上摔了下来。这一摔,不仅在他的后脑勺上鼓起了一个拳头大小的肿块,他也被医生确诊为中度脑震荡。
“虽然人躺在医院,但工作却没停过。”邱崇赞的妻子既心疼又无奈地说,这些天,邱崇赞的手机都不离身,时刻盯着村里的扶贫信息,还不停地打电话给贫困户解决问题。
就是他这种把贫困户的事当自己的事的态度,打动了一个又一个贫困户。曾经把邱崇赞拒之门外的贫困户黄礼炎,现在远远看见他就打招呼。50多岁的黄礼炎患有慢性疾病,干不了重体力活的他只想靠政府脱贫,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多次上门给他介绍工作都被他一口回绝。
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走进贫困户心里。邱崇赞先帮他的老婆在村里的合作社找了一份工作,了解到他家3个小孩还挤在一个房间里,又帮他申请了3万元的危房改造的资金,如今,他们一家已经搬进70平的新房子里,黄礼炎也愿意出去工作了。
在邱崇赞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努力下,2018年平竹村顺利脱贫摘帽,邱书记也成了全村756户村民心中的好书记。而刚到任不久的90后赵玉萍最近也连连受到丹龙村村民的好评。
今年5月,刚接到去钟山镇丹龙村当第一书记的通知,赵玉萍就把在县城租的房子退了,还把所有的家当都搬到村里。“又瘦又小,这个女娃行不行?”村支书董仕胜见到赵玉萍第一面时就在心里犯嘀咕,认为这个工作她干不下去。然而,几个月相处下来,董仕胜却对她赞不绝口,“这女娃有一套,胆子大,还很尊重人,村民都很喜欢她。”
就连难搞的董仕成也被她搞定了。董仕成是丹龙村2014年的退出户,他认为自己没有享受到扶贫政策的好处,于是老跟扶贫干部对着干,不愿配合扶贫信息的核验,甚至把扶贫干部赶出家门。赵玉萍也吃了多次闭门羹,村委干部也拿他没办法。然而赵玉萍并不打算放弃,想方设法寻找机会与董仕成沟通,在董仕成爷爷生日的当天,她又一次拨通了董仕成的电话,希望能上门给爷爷祝寿。本以为会被拒绝的赵玉萍却收到了邀请,那次之后,董仕成对驻村干部的态度也慢慢发生了转变。
驻村以来,每天都入户成了赵玉萍的习惯,平日里只要闲下来,她都会骑着自行车到村民家里走访,村里的孩子也亲切的称她为“小赵姐姐”,在走访中,经常走了一圈下来,身后还有3、4个孩子跟着她。
驻燕塘镇燕塘村的驻村工作队员温湧最近也时常被贫困户的热情“烦恼”——村里惯节,总有好几个贫困户拉着自己到家里吃节,经常要为去谁家而“烦恼”。而之前不愿配合工作的贫困户蒙建忠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他的母亲还经常把自家种的菜塞给温湧。
温湧刚到燕塘村的第一天起,每遇到一个村民都会主动跟他打招呼,在他看来,只有跟村民搞好关系,扶贫工作才能顺利开展。50多岁的温湧家中上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和身患肺癌晚期的岳母,下有1岁多的双胞胎孙女,但他接到去燕塘村驻村的通知时,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前往。他经常说:“只要乡亲们需要我,我就会坚持下去”。
众人拾柴火焰高。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真心付出的驻村干部在扶贫战场上挥洒汗水,钟山的脱贫效果显著:目前,已实现35个贫困村脱贫摘帽、44074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4.73%。
这,就是他们,一群可敬、可亲、可爱的驻村干部,日出日落,寒来暑往,默默奉献在乡村的田间地头、村头巷尾,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绩背后,离不开驻村干部和贫困群众携手共进,攻坚克难。
驻村干部,
早出晚归,加班加点,
没有假期,没有周末,
顾不上自家的老人和孩子,
工作琐碎又辛苦,
向所有驻村干部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