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下辖13个村委(社区),有农户5364户21368人,其中贫困户1694户7381人。近年来,葛坡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突出地方特色,全力东融,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去年底,全镇共脱贫1560户6939人,实现了深坡、宅祥、山塘、合洞4个贫困村摘帽出列。至今,全镇剩余140户479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2.26%。
受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影响,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近两年来,葛坡镇以三大措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87.69万元,较2017年增长400.30%,到今年年底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稳定在5万元以上。
一、精心统筹谋划,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环境
葛坡镇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因地制宜兴产业”的工作理念,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来抓,当作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努力营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良好环境。
一是明晰思路,规划带动。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分工协作,紧密配合,落实责任”的工作格局;研究出台《葛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案》,与精准扶贫工作同步推进。规划推进支部建设,将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创建星级合格村党支部的刚性标准,引导村级党组织主动作为,通过村社合作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二是宣传推介,拓展平台。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平台,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村民扶贫互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立足自身的优势、特色资源,吸引优势产业项目进驻和发展。以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做好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基地。在发展壮大白牛脐橙、楼村黄花梨、合洞柑橘3个省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的同时,实现了大禾米、三华李等产业的升级扩量,成功创建了马槽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全镇推广土地流转“白牛模式”,累计完成土地流转866.7万平方米,年均种植无公害蔬菜1000万平方米(含复种)以上,超级稻、优质稻种植面积年均增长5%,水果种植面积实现2066.7万平方米。
三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实行责任管理,落实推进措施,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加强组织实施,推动工作落地;主动作为,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践路径,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纳入脱贫攻坚工作重点。截至目前,葛坡镇贫困村中,山塘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6万元,合洞村达10.03万元,宅祥村达9.03万元,深坡村达24.32万元,林桂村达7.07万元。
二、坚持因地制宜,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坚持因村制宜,逐村施策,探索出既符合本地实际,又兼备集聚效应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一是投资收益,增产增收。利用好产业扶持资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和村级闲置资金,获取村级集体经济收益。葛坡镇充分利用好县扶贫产业扶持政策,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小额信贷”的方式,引导贫困户发展种养殖等增收产业。深坡村成立“响铃铛”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公司合作建设小龙虾养殖示范基地,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1万元。
二是产业收益,带动旅游。探索“党支部+企业+村民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依托旅游特色产业,通过村社联营、入股分红的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深坡村通过与公司合作建设13.3万平方米时令蔬菜、大棚水果基地,带动深坡村旅游业发展,集体经济每年保底收入2万元;合洞村建立了8万多平方米的黄金百香果基地,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
三是资产收益,脱贫致富。通过盘活闲置山塘、土地、水面等集体资源,或利用闲置资金购买优质固定资产,采取出租方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东融的时代大机遇面前,宅祥村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6667平方米的冷库,引入了御宝康木桶厂项目,并出租集体经济厂房及冷库设备,每年租金收入6.24万元。预计厂房投入使用后,可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该模式既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又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问题,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为实现乡村振兴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是实体经营,获益不少。通过建设、经营、管理村级企业或小型经济实体获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深坡村、宅祥村、山塘村、林桂村、合洞村通过建设光伏电站,每年可实现不低于2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由县级统筹的华润园区厂房出租,每年可为5个贫困村分别增加3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收入。
五是有偿服务,增加收入。通过为市场主体和农户提供合同约定的土地协调、矛盾化解、技术指导、宣传推介等有偿服务,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马槽、斑竹、林桂等村发展烤烟、芥菜种植,每年实现1万元左右的组织协调服务收入,马坪、马槽、斑竹、岐山等在城乡建设项目增减协调中获得服务费收入1万元至2万元不等。
三、互促共赢发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接轨
一是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村级集体经济有了收入,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就能得到充分的物质保障,基层党组织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就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各村每年从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中支出几千元为特殊人群支付新农合费用,以及支出村级环境卫生经费等,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是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自治区赋予贺州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新定位新使命,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将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民俗和乡村旅游,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葛坡镇积极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充分依托本镇乡村自然景观、乡土文化,将农耕文化和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创新实施“一村一策”精准产业扶贫,探索以农旅结合、古村落保护与产业开发并进的深坡油菜花休闲观光园,打造古村旅游与生态农业观光相结合的旅游产业扶贫新亮点。推动葛坡镇生态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吸引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前来投资和观光旅游,为东融添活力。
三是促进了基层治理创新。通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对农村集体的资产、资源、资金“三资”进行了清理,摸清了农村集体“三资”的家底,一批集体资产因产权归属不清晰、权责不明确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深入实施村账乡管、村级财务预决算和“四议两公开”等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管理程序更加规范,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用到了明白处、花在了“刀刃”上,为基层社会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础,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作者:白锡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