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扶贫书记孔令富:我要让“凤凰”飞起来 豪言壮语必须付诸行动

时间:2019-12-15 13:17:00 作者:华鲁智达课 阅读:

“来到笛口村扶贫,这里的人和事,让我深刻体会到脱贫攻坚的意义和我肩上的责任。”八步区铺门镇笛口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孔令富此时正在入户走访,他瘦小的背影在大街小巷穿梭着,看似弱不禁风,实则勇敢强大。他心中有一颗无比坚定的扶贫志,这颗扶贫志时刻告诫他:“不让笛口村民全部过上小康生活绝不收兵。”

 

孔令富(左一)时常亲力亲为带领村民一起劳作。

 

把村民当亲人 用真心换真情

如果要用乐章来形容孔令富的扶贫之路,那其中的情感一定是细腻悠扬、饱含深情。罗茂新是笛口村的一户贫困户,夫妻二人均有70岁,且身体情况都不太好。他们的儿子在7年前因故身亡,儿媳也离家而去,家中无劳动力,只有两个年幼的孩子,一家人靠着政府的低保金艰难度日。孔令富到罗茂新家中了解情况时,老人紧握着他的手,泪珠在眼睛里打转,哽咽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我们的政府的关怀与帮助让我们一家能坚强的活下来”。看着老人满是皱纹和茧子的手,孔令富的眼泪不受控制的往外流。至此,他把笛口村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这里的人,都是他的父老乡亲,这里的事,就是他的事。

 

孔令富是村民们的“好儿子”。

 

与罗茂新情况相似的,在笛口村大有人在。82岁高龄的罗茂根,儿子身亡,儿媳离家,靠着政府的低保金过日子。孔令富入户到他家时,看到家中仅有最值钱的东西就是那老旧的高压煲和煤气炉,连基本生活都难以解决。此情此景,让孔令富不禁潸然泪下:“这是谁的父亲?以前过着怎样的生活?”想到这里,他二话不说,立刻到安置点的生活超市,为罗茂根购买了电饭煲、电磁炉与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用品,并交代超市老板帮忙多照看一下这个家庭。老人的儿子离世了,孔令富却挑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

孔令富不止是村民的好儿子,他还是个好哥哥。村民罗茂浩因残致贫,他的两个儿子都是一级残疾。由于家庭困难,家中只有一把轮椅,罗茂浩的大儿子只能眼巴巴看着弟弟坐着轮椅活动,自己则因为没有轮椅,只能常年躺在床上无法动弹。看着这个情况,孔令富很是心酸,他多次辗转民政办、残联等部门,最终为罗茂浩的大儿子争取到了一台电动轮椅,现在兄弟二人可以开开心心的坐着轮椅,在家门口附近活动散心。

 

孔令富走访入户。

 

孔令富就像一跟顶梁柱,在笛口村这个大家庭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用真心实意帮助贫困户走出困境。贫困户们虽然知道孔令富和驻村队员不会收受他们的东西,但还是每周都会拿来一些蔬菜瓜果送给他们,这些蔬菜瓜果不值什么钱,却是他们用心栽种、精心挑选的心意,饱含了感激之情。

 

扶贫先扶志 脱贫不能靠嘴还要靠手

53岁的罗和佑是村里出了名的懒汉,因为懒惰又贫困,一直未婚,家中还有一位84岁的老母亲与他相依为命。孔令富到罗和佑家走访时,得知他已经近30年未曾参与过工作与劳动了,一旁的邻居更是调侃的说道:“他会去干活,母猪都会上树”。孔令富心想:“如果不能改变罗和佑‘等吃’的思想,无论再怎么努力帮助他富起来,还是会变得贫穷的。”可是心里虽然这么想,如何改变罗和佑,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孔令富一有空就到农户家里帮忙。

 

孔令富不辞辛劳,不管白日还是夜晚,先后上门入户近20次,动员罗和佑“动”起来,甚至到了“威胁”的地步,“威胁”他如果再不干活,就把他的低保停掉。最后还是无功而返。几个月内无数次劝说与失败,孔令富还是不放弃。他想到自己的初衷——脱贫路上不落一人,于是他决定重新了解罗和佑。通过更深入的走访,孔令富了解到,罗和佑由于年幼丧父,跟随着母亲改嫁到笛口村,被同龄人看不起,导致了他内心深处不愿与人接触和沟通,有自卑心理,所以不愿意外出工作。孔令富对症下药,“连哄带骗”把自己父亲叫来帮忙干活,让父亲带动罗和佑一起砍竹子,可能因为自己的父亲与罗和佑的父亲年龄相仿,加上罗和佑的父亲也是一位老党员,孔令富与父亲不断地鼓励他,使得罗和佑慢慢恢复了信心,从开始的被动变成主动参与工作。在村合作社参与务工一个月的罗和佑,获得了他人生第一桶金,罗和佑年迈的母亲得知后,感动得落泪。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扶贫扶志一词在孔令富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孔令富(右一)正在认真倾听农户的诉求。

 

一视同仁 用心为残疾小伙撑起一片天

1996年出生的陈世想是八步区铺门镇笛口村人,23岁的他从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就残疾了,右手只能做到微微抬起,而且智力水平也不高。孔令富对陈世想的身世很是同情,没有因为他是残疾人,智力低下而不看好他,反而把他当成弟弟一样照顾,力所能及的帮助他走出困境,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陈世想的父亲在他幼年时就去世了,不久后,他的母亲也悄然离开,从此了无音讯,陈世想只能跟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今年3月的一天,陈世想的奶奶“走”了,孔令富得知后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对陈世想的未来,他陷入了沉思。

 

陈世想正在辛勤劳作。

 

不久后,孔令富四处托人终于帮陈世想找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在供港蔬菜基地里摘豆杯。没几天,陈世想就被老板辞退了,原因是“他在干活时经常把地里的菜搞烂”。更令孔令富失望的是陈世想对待工作的态度很是散漫,“失业”之后天天躲在家里玩手机。孔令富找到陈世想,将他狠狠地骂了一顿。

骂在口,痛在心。今年8月,孔令富在当地一家专业合作社为陈世想又找了一份工作,让他在这里“照顾”合作社养的1500羽鸡。陈世想还是继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工作态度,合作社的股东们看不下去了,几次想“炒”了他,都被孔令富好说歹说劝住了。后来,孔令富索性把陈世想的床搬到鸡舍附近的一间房子里,让他在里面住着,有空时就和他一起喂鸡,给他讲解养鸡的知识。

 

劳作到深夜的陈世想。

 

几个月下来,陈世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懒惰散漫变得勤劳肯干,孔令富的付出终于有了收获。孔令富用心和行动去感化和帮助残疾的群众,让他们身残志不残,这样的“帮扶”,让他们受益一生。

孔令富在扶贫路上出钱、出力、用心、用情,在脱贫攻坚一年多的历程中,他先后自费4000多元为6个贫困户家庭购买所需物品,为贫困户务捐到18000多元改善家庭生活,自费往返广东多次,将不肯读书的孩子劝返回家,为他们搭桥铺路,让他们学有所成。

从一名企业员工投身到这样一个神圣的脱贫攻坚战场,孔令富一步一个脚印,奋斗在脱贫攻坚前线,从未放弃过,他说:“我要让‘凤凰’飞起来。豪言壮语必须付诸行动。”

(作者:韦青咪)


上一篇:贺州市:党建联盟激发共治新活力
下一篇:加强党性修养 提高履职能力——市政协机关党总支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组织生活会

版权所有 北京华财智达教育集团 京ICP备160536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