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秀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对她有无限思念……”“黄文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年来,我市党员干部在被黄文秀事迹感动的同时,也把她留下的接力棒牢牢地攥紧,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一线中。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总书记对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高度重视和真情关怀,让大家倍受鼓舞。
在贺州,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深入学习黄文秀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进一步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凝聚起新时代贺州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
初心不灭 青春无悔
“90后”陈秋莲是钟山县红花镇古楼村墩苗干部,跟黄文秀一样,她从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回到了家乡工作,还自愿申请到贫困村为脱贫攻坚出一份力。
黄文秀的故事让她触动很深,陈秋莲曾经在驻村日记中写道:“时代楷模黄文秀和我都是广西定向选调生,直至文秀姐姐殉职的消息传来,我在沉痛和惋惜之余更加明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且行且近,我是历史的参与者,一个国家千年梦想的实现,会有我一份付出……”
去年6月12日晚11点多,红花镇突降特大暴雨,陈秋莲跟着村里的第一书记一起去茶源、新厂自然村察看情况。当时,情况非常紧急,来不及换拖鞋的她直奔茶源。很短的时间内,洪水就漫过道路,疾驰的车轮把水往两侧高高溅起,前方的路被土石塌方挡住了。大家只好通过电话联系村干组织自救,重点安置老人孩子,联系防疫部门……后经核查,洪水淹没村民房屋最深达1.7米,道路塌方数十处,万幸的是没有人员伤亡。在陈秋莲和她的扶贫伙伴们的努力下,如今的古楼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74%。
“黄文秀虽然离去了,但是她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从北京到富川柳家乡新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杜进波这两年一直为村里谋发展,他对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到贫穷家乡的选择表示敬佩,回想起自己的选择他也从不后悔。“贺州是脱贫的主战场,我有什么理由不来呢?我们党是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幸福的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就是我的使命。”如今的他一心装着贫困群众,每天为了大家的脱贫致富奔忙着。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扶贫路上,黄文秀生动诠释了初心不灭、青春无悔。我市广大党员干部也在学习中自觉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党的伟大事业中,信念坚定,初心不改,知行合一。如今,在贺州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活跃着一群倾心为民的党员干部。
心系群众 务实为民
学习“文秀精神”,就要像黄文秀同志那样心系群众、担当实干,无私奉献,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干实事、谋福祉。一年来,贺州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切实实为群众服务。
种了半辈子芋头的王玉萍卖芋头从来没有感觉如此轻松。“过去卖芋头都是等外地的老板来收,要是错过了收芋头的时间,只能拿箩筐挑着去集市上卖。”王玉萍今年55岁,是八步区莲塘镇新莲村的贫困户。自从村里新建了一个农产品加工厂,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建立起衔接产销、沟通城乡、链接市场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有效解决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王玉萍的芋头就再也不愁卖了。
在贺州,经过广大党员干部的努力,越来越多的“王玉萍”依靠现代农业发展过上了幸福生活。这是我市学习黄文秀精神,把初心使命变成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的自觉行动,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动例证。
在帮扶干部黄煜的帮助下,办好慢性病卡的覃秀乐每个月拿药只需花20元,比原来少了80元,经济负担为此减轻了不少。
覃秀乐是钟山县钟山镇升平村的贫困户,2009年他因为胃出血做手术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了1万元的外债。这场病让他再也干不了重体力活。2012年,他又被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每天都需要吃药。没有经济来源的他每次买药只能靠儿子给钱。
有了这张慢性病卡后,他在钟山县15家公立医疗机构看病,都可以“先诊疗后付费”,而且还可以直接享受报销不低于诊疗费80%及政府兜底的健康扶贫政策。
我市党员干部通过推动贫困人口参保工作,强化医疗综合保障,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看病难问题。截至4月8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9.99%,住院医疗费用和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93.76%、86.32%。
勇于担当 甘于奉献
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为了啃下“硬骨头”,我市增派9名正科级干部担任市级挂牌督战村的突击队员,切实增强深度极度贫困地区的攻坚力量。
吴泽灵就是其中之一,作为驻昭平县五将镇平水村的市级作战突击队员,他深感责任重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以黄文秀为榜样,为打赢这场硬仗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到平水村,吴泽灵发现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是短板,为了让村民都能获得稳稳的幸福,他和扶贫工作队员从产业方面下功夫。“村里一直有种茶的传统,而且品质特别好,我们现在不仅推进村里茶叶加工厂的建设,还跟龙头企业谈合作,让村民的茶种得好又卖得出。”
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打赢的。深度极度贫困地区是全市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28个深度(极度)贫困村里,攻破平桂区土瑶聚居地区深度极度贫困堡垒成为了“主战场”。
2018年,平桂区沙田镇新民村扶贫第一书记韦连军驻村后,就发现困难重重。但他从来没想过放弃,更是以黄文秀的精神激励自己,毅然选择了坚守奋斗,带领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如今,新民村贫困发生率已从2014年的73.89%降至9.39%,村里不仅拉通了生活电网,而且在产业、民生保障等方面也得到了大发展,贫困村民的精神面貌更是焕然一新。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贺州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正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学习她迎难而上、乐观向上的顽强意志;学习她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学习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崇高品质……(赖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