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扶贫工作和陪伴家人发生冲突
驻村工作队员如何抉择?
来看贺州市钟山县花山乡保安村第一书记林超越的故事
驻村日记
2020年4月25日 星期六 晴
“老婆,这周我又回不去了,又有5户贫困户申请了产业奖补,我们还没有完成实地核验,确实离不开我……好了,我挂了啊!”没等老婆回答,我逃避式的快速挂断了电话。
今天是乡里申报产业奖补政策的最后一天,一大早,我就接到了一户贫困户打来的申请产业奖补的电话,一句一个“小林书记”,叫得我心里暖暖的。原本打算这周末要回去陪陪老婆,为了村民的需要,我又一次在无奈和愧疚中爽了家人的约,选择留了下来。
林超越(左一)与帮扶人一起为贫困户进行产业奖补实地核验
一听说有任务,保安村另外两位驻村工作队员刘荣甫和何频二话不说也留了下来,我们一起并肩战斗!于是,我们三个人又开启了一天穿山越岭的“探险”和“觅景”生活。上午9点,我们准时出发,经过大田叉、十里坪、公侯、白帽源等4个自然村的连续跋涉,25000步的攀爬,完成今天的产业奖补核实工作,回到村委时已是下午4点了。虽然非常累,不但满脚是泥,脱下的衣服还能拧出汗水来。但回想起村民的一句句夸奖和一声声感谢,我们的内心是愉悦的。
驻村工作队员与帮扶人一起为贫困户进行产业奖补实地核验
保安村地处五岭山区,属萌渚岭主脉,山高、林密、路险、水深,全村的10个自然村分布在大小不一的山岭之中,属钟山县为数不多的深度贫困村。由于偏远闭塞,除了外出打工的村民以外,留守在家的村民大多习惯于闲散的生活,没有什么好的创收办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一定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调动和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信心和积极性,我们充分发挥村里致富带头人和帮扶联系人的作用,大力宣传钟山县“产业奖补”的好政策,按照“一户一产业”的要求,对村里的贫困家庭逐一“过筛子”,动员和鼓励他们根据自身家庭情况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通过这几年的努力,逐渐在保安村形成了以“生姜、花生”种植和“土鸡、肉牛”养殖为重点的特色村级产业。我们还依靠市工信局等后盾单位的帮助,将保安村的特色农产品从偏远的山村卖到了城区的市场和超市,解决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记得贫困群众第一次拿到白花花的“银子”时,个个都喜笑颜开,他们真心体会到了“劳动致富”、“干与不干不一样!”这些话的含义。保安村的不少贫困群众也通过发展产业逐步实现了脱贫。
大田叉贫困户郑梦生户产业奖补实地核验现场
然而,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几个驻村队员急得团团转。村里的年轻人出不去,农业生产又受到了影响,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成为大家最大的烦心事。还好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及时调整了产业奖补政策,不但降低了申请条件,还结合不同产业的实际将奖补标准提高了30%—50%的幅度,大大推动了群众抢抓时机复耕复产的积极性。为了及时落实今年的产业奖补政策,我们驻村工作组、包村工作组联合起帮扶联系人的力量,迅速组建了春耕生产宣传队,从3月初开始利用早、中、晚的时间入户宣传动员,发动群众发展春耕生产,收到了可喜的效果。群众纷纷表示要将因疫情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努力将废弃已久的荒坡荒地变成梯田良田。就连村里之前有名的“懒汉”廖礼燕也主动找到我说:“小林书记,今年我要种4亩花生,你要记得帮我申请奖补啵!”
群众有了发展农业生产的热情,我们也干劲十足,每天早出晚归,忙得不可开交。最近一周,我们和帮扶联系人一起,采取提前预约、统筹安排的方式,为49户贫困户核实种植业产业奖补128.8亩,将申请到奖补资金17.52万元。这样的忙碌,早已习以为常,对于家人的承诺,却只能一次又一次的爽约,心里有着无限的愧疚。然而,只要想到能为贫困群众申请到奖补资金,帮助他们向脱贫增收的道路上又迈进一步,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场仗,我们一定赢。到那时,我一定会把对家人许下的所有承诺一一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