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县以党建“红色引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发展

时间:2020-10-12 09:25:00 作者:华鲁智达课 阅读:

钟山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项目下放工作,多元化发展实体经济,走出了一条具有钟山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今年8月,全县11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其中40个村收入达10万元以上,公安镇江台村、荷塘村收入超200万元。

01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始终,找准基层党建与集体经济的结合点,推动实现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

支部“引领”建组织

充分发挥村级党支部的“核心引擎”作用,由党支部牵头成立村民合作社,全面推行“党支部+村民合作社+党建联盟+X”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把村级党支部的政治、组织优势和村民合作社的产业优势结合起来,引导行政村之间打破壁垒,成立党建联盟,由党建联盟将各村村民合作社分散的资金、资源、资产整合盘活起来,成立联合经营公司,组建振兴工程服务队、劳务服务公司等,推动村民合作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由“单兵作战”向“集团作战”转变。目前,全县共成立集体经济党建联盟16个、合资公司6个、独资公司59个。

育强“头雁”领发展

结合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届中调整,加大对村“两委”干部优化调整的力度。注重择优选拔“懂经营、善管理、有情怀”的能人进入“两委”班子,2020年来,共调整撤换15名对抓党建和集体经济发展无思路、无举措、无成效的村“两委”干部,目前,村“两委”班子中致富带头人占40%以上。开展村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行动,引导村“两委”班子参加村民合作社选举,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民合作社社长比例达95%。先后举办4期共培训400多人的产业人才培训班,组织两批村民合作社负责人到贵州湄潭、河池凤山参观学习集体经济工作,进一步提升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合作社社长领导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

党员“带货”助增收

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积极探索“党员+电商平台+农特产品”新模式,打通农特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组织农村农业、经贸、文化旅游等部门党员干部结对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致富能人,通过网店运营、直播带货、微商销售等方式宣传推介销售农产品,先后培育出贡柑、蜂蜜、腐竹等13种“网红”集体经济农产品。成立电商培训中心,先后举办4期免费电子商务培训班,采取理论学习、现场教学、电脑实操等方式,对366名创业能人、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进行电商平台基础知识、营销策略、应用技能等培训,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带货”能力。2020年以来,全县共有100多名党员干部依托互联网平台带动170吨扶贫产品销售,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90多万元。

钟山县电商人才技能提升培训班

党旗领航·电商扶贫为贫困村带货现场

钟山县电商人才技能提升培训班直播现场

钟山县电商人才技能提升培训班直播现场

02  试行项目下放,注入发展活力

将各部门涉农资金、项目等资源进行统筹整合,下放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组织实施,切实解决村级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的问题。

理顺体制机制,确保项目“放得下”

成立县乡两级“整合资源·下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综合协调、项目实施、资金监管、检查督导等运转有效的体制机制。由县纪委监委、组织、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牵头制定下发《开展“整合资源·下放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和《项目公示制度》《项目审计制度》等配套制度办法7个。整合各部门涉农项目资源,将以农民为直接受益对象、技术要求不高、单个项目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下的项目分批次有计划地下放到村一级,并细化工作任务书和工作流程图,打消项目部门“不敢放、不会放”的思想顾虑。2020年来,共组织下放项目3批次252 个、涉及资金7806万元,拓宽了村集体经济“源头活水”。

坚持分类施策,确保村级“接得好”

针对项目投资额较小、不涉及安全问题、技术要求不高的项目,由村民合作社和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众为主体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直接承接并组织实施,项目盈亏单独核算,由村民合作社独自负责,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益。针对项目投资额较大、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施工资质的项目,由村民合作社与有相应资质的公司合作共同承接,并由项目所在地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组建的施工队伍共同组织实施,盈亏按照双方合作协议执行。同时,探索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在项目实施中聘请项目经理人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质量监督和成本核算等具体专业工作,解决村级组织“不会接”“接不住”等问题。2020年已下放并由村级承接实施的单个试点项目中,村集体获利可达项目投资总额14%以上。

强化利益共享,确保下放“可持续”

以乡镇党委为单位,组织所辖行政村的村民合作社共同组建党建联盟和联合公司,组建施工队、运输队、劳务公司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公司+合作社+项目经理+组织”的运营方式,共同实施项目,共同获得项目红利。建立承接项目激励机制,明确项目经理人除获得协议内的固定酬劳外,还可获得项目实施利润超出8%以上份额的20%作为激励金;村民合作社管理委员会成员可提取实施项目新增村集体经济收益中的15%作为有贡献人员劳务奖励,有效调动村“两委”、村民合作社和项目经理三方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已完成下放项目136个,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89万元,带动350名群众通过务工增收150多万元。

03 推动多元发展,助力提质增效

紧扣可持续发展,注重分类指导、分梯度推进,打好“输血”“造血”组合拳,增强发展后劲,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做活土地文章,依托特色农业增收

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富集优势,由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整合村级和群众闲散土地,由村“两委”或村民合作社统一租赁或入股龙头企业经营开发,发展优质稻、贡柑、青梅、中草药等特色产业,打造一批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乡村休闲旅游基地。同古镇通过集中流转4个行政村1300多亩土地与龙头企业合作,打造集种植、育苗、旅游、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特色青梅基地,2020年来已育苗20万株,自主生产的青梅醋饮品已上市销售,带动集体经济增收超20万元,青梅进入丰产期后,每年将增加集体经济80万元以上。2019年以来,共流转土地1.2万亩发展特色村集体产业种养项目,建成种养基地16个,预计可带动25个村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0多万元。

同古镇青梅购销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做活“飞地”文章,依托产业园区增收

针对一些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弱、带动能力差、资源要素缺乏等问题,打破地域界限,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模式,将薄弱村资金集中投入到交通便捷、土地资源广、自然条件好的中心村,通过合作、入股等方式,参与园区开发、产业投资、企业投资等,走出一条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异地合作抱团发展的新路子。公安镇依托4A级景区百里水墨画廊的优势,组织15个行政村抱团跨村投资1000多万元占49%股份与市农投公司共同经营开发月景艺术长廊项目,打造市级村级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园,建设高端休闲旅游度假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00多万元。目前,全县利用“飞地经济”模式打造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园区6个,每年可带动村集体增加收入250多万。

荷塘月景艺术创作长廊

做活实体文章,依托扶贫产业增收

注重结合贫困村发展特点和种养习惯,因村制宜、因户施策,采取引进企业和合资办厂的方式,整合资金发展一批小型加工企业、养殖基地、集贸市场、冷链物流等收入可观、风险可控的扶贫产业经济实体,增强贫困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减贫致富。先后建成占地2000平方米、可提供就业岗位300个、带动每个务工人员每月增收2800多元以上的公安镇双元村示范扶贫车间;养殖面积4000平方米、年出栏肉鸡8万羽、带动集体经济年增收近10万元的花山乡保安村肉鸡养殖基地;村企合作投资250万元、已通过QS认证、可带动集体经济年增收超12万元的红花镇联合腐竹加工厂。

双元村菲太电子厂扶贫车间内热闹非凡


上一篇:【党课开讲啦】八步区督考办党支部组织开展“党课开讲啦”和“学习身边榜样”活动
下一篇:全市政务信息工作行动学习专题研讨班顺利举办

版权所有 北京华财智达教育集团 京ICP备160536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