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下的里松镇益智自然村一派和谐气象,整洁的民居错落有致,硬化的水泥路面干净,几位老人正在娱乐室旁晒着太阳……“眼下益智自然村处处展现着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这都是因为有了党群理事会带领我们!”当地村民高兴地说。
近年来,八步区深入开展自然村党组织建设专项行动,对党员人数较多的自然村独立成立党群理事会,对党员人数较少、群众往来密切的自然村联合成立党群理事会。目前,全区77个行政村党总支部下辖439个自然村屯,通过独立成立、联合成立的方式成立党群理事会186个,党组织覆盖自然村100%,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1 党群理事会壮大村民自治力量
“自从有了党群理事会,路灯怎么装,村路怎么修,咱们老百姓都有了发言权,大家参与性也高了”益智自然村党群理事会会长李福仁提起党群理事会发挥的作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针对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八步区坚持“党引民治”,规范党群理事会章程、议事制度,探索采用“阳光议事法”,村级重大问题和涉及村民利益的有关事项,实行民主决策,通过理事会将深入推动乡村振兴的决策权、监督权和管理权交给村民。党群理事会凝聚乡贤、热心村民等各方力量,参与乡村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重点工作,有效调动了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实现“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干、大家管”。而村民参与自然村事务的“自我规划+自我筹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也激活了自治的内在动力和强大活力,实现由“要我做”向“我要做”的根本性转变。益智自然村孝道主题公园在党群理事会的带领下,村民出地、投工投劳,项目建设仅用了大半年就完成。
2 党群理事会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现在跟着理事会成员一起种三华李,再也不用愁销路问题了!”贺街镇西南村民李艳说。
在八步区,自然村党群理事会除了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为民排忧、引导自治的群团作用,还在注重在产业发展示范带动方面有所作为。探索实行理事会成员“联系户”制度,每名成员联系5-15户群众,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以优质稻、鸡、根茎薯芋类、杉、猪为主,三华李、食用菌为辅的“5+2”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激活了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聚紧了党心民心。此外,不少自然村在党群理事会的带动下,成立了各种专业合作社,让党员致富带头人引领产业发展,拓宽致富门路,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新动力”。今年,八步区优质稻种植面积31.53万亩;鸡饲养740.45万羽;根茎薯芋类蔬菜种植面积14.35万亩;杉树种植面积81万亩;猪饲养49.38万头;李子种植面积约11万亩左右;食用菌规模达113.16万平方米,全区“5+2”特色产业覆盖率为96.31%。
3 党群理事会促进文明乡风建设
乡风文明市乡村振兴的“灵魂”。八步区各自然村党群理事会在教化上下功夫,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传播文明理念,引导村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厚养薄葬”,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在固化上出实招,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公序良俗,让村民心里有尺、行为有度。
“在党群理事会的带动下,群众的文明生活意识明显提高,不少生活陋习也得到明显改进。”仁义镇东江村党支部书记罗福介绍。党群理事会建立了理事会成员和学校、教师联系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制度,“一对一”与农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结成爱心帮扶“对子”,通过定期走访,关心照料村里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温暖。此外,党群理事会还组织村民群众利用农闲时间和传统节假日广泛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特色文体活动,如下象棋比赛、广场舞、球类比赛、读书看报等,让群众文化生活多彩多姿。
如今,自然村党群理事会已成为党委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党员与群众的“粘合剂”,助推群众自治自理、产业发展、文明风尚的“新引擎”。(来源:八步党建品牌专班、里松镇、贺街镇、仁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