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的贺州,天朗气清。在昭平县黄姚镇北莱村,鹧鸪养殖基地里的一批5000多羽鹧鸪就要出栏了。
当天下午,北莱村村委会副主任张积欣带领村民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将一只只鹧鸪从笼中抓出,送到车上,虽然身上都是汗水,但他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这一批鹧鸪出栏,又会给村集体增加不少收入。
鹧鸪出栏。
北莱村位于黄姚镇北面,距离黄姚镇中心约13公里,山多地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2018年,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后盾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顺利脱了贫。
“北莱村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虽然大家都脱了贫,但乡村发展还不够,村子热闹不起来。”北莱村村支书张德禄说,北莱村脱贫后,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扎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有序有效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努力让村子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受地理环境影响,北莱村村民以往多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满足生活需求。想要振兴乡村,就要发展经济效益高的特色产业。
2020年,受疫情影响,国家禁止养殖竹鼠,北莱村利用原有的竹鼠养殖场地与设施,在昭平县内改造了第一个鹧鸪基地。基地于2020年6月开工建设,7月实现投产,9月初1万羽鹧鸪顺利出栏,每只鹧鸪利润3元,短短2个月,就为该村带来3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同年,北莱村又利用优质的山水资源,与广东肇庆市鼎湖区共同合作引进集装箱绿色养殖项目。项目通过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桂花鱼、斑点叉尾鮰、加州鲈鱼、生鱼、乌鱼等高档鱼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了北莱村低收入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北莱村集装箱绿色养殖基地。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要引得来、留得住。北莱村以“党建+产业”方式,鼓励外出务工、经商的有为青年返乡创业。
2017年,北莱村的年轻党员陈忠形在得知家乡发展需要帮助时,放弃了在广东中山经营灯具厂多年稳定发展的事业,毅然回村创立了昭平县大银牛种养家庭农场有限公司。他深知,一个人势单力薄,于是牵头联合村里一批发展产业的能人组成合作社,整合资源,发展油茶、百香果、树葡萄等产业,打造电商销售平台销售产品,为乡村振兴注入一针加速剂。
图为昭平县鹧鸪苗育雏房。
村里各种产业发展后,许多在外务工的村民回来了。今年57岁的北莱村村民刘青,去年回到了北莱,如今她在陈忠形的公司上班。“每天工作有七八十元的收入,还能照看家庭,多好啊。”刘青表示,随着北莱村旅游业的发展,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和她一样回到了村里工作,村子的人气越来越旺。
这几年,北莱村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老房子破破烂烂,烂泥塘时常发出恶臭。现在,一派淳朴自然的乡村田园景象,宁静的青石板小路,古老的木雕门板,精美的砖雕石刻,还有那斑驳的戏台和庄严的祠堂……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有秀美环境’‘有产业支撑’‘有和谐民风’的目标,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业、文化和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使北莱村振兴起来。”北莱村第一书记何建伟说。(吴显烨 张黎明 廖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