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贺州市召开全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总结暨新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动员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邓婉玲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现场
“十三五”以来,我市共选派两批次3800多名工作队员奔赴脱贫攻坚一线,全市31.7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3.88%降至零,28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实现从贫困县“全覆盖”到“全摘帽”、彻底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跨越。全市281个脱贫村,有153个村党组织被评为三星级以上基层党组织,2016年以来选派的工作队员中获得市级以上表彰表扬的有1017人,获自治区级以上表彰表扬的有164人。
今年3月以来,经过严格把关筛选,市县两级共选派798名综合素质好、年轻有活力、业务能力强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接续开展驻村工作。
就做好新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驻村工作,会议提出三点要求:
一、深刻领会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在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凝聚乡村振兴工作合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中充分发挥作用,在乡村振兴广阔舞台上历练自己、提升自己、成就自己。
二、牢记使命勇担当,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上大展身手建新功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下功夫。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驻村帮扶的第一要务,想方设法调动广大群众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领路人,着力做好帮扶政策宣传,统筹用好公益岗位、扶贫车间、项目建设、东西部协作等。在建强基层党组织、推进组织振兴上下功夫。持续开展村党组织“星级化”管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工作干部队伍,创新思路,加大与优势产业融合力度,继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农事村办”改革,加强党建引领作用,指导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在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振兴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好干部自身学识特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指导村民立足于本村的特色资源优势,促进农业内部融合、衍生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增强内生发展能力、推动人才振兴上下功夫。通过大抓产业、抓实产业来吸引外出的本土人才返乡创业,留住农村优秀人才,吸引社会优秀人才下乡,结合各村实际,实施人才支撑计划,不断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农村特派员支持力度,全覆盖服务镇村。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振兴上下功夫。加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不断丰富农村文化体育生活,倡导科学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将乡村优秀文化与乡村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在建设宜居宜业生态家园、推动生态振兴上下功夫。充分运用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多方位争取项目,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在教育、医疗、卫生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三、强化服务保障,不断提升工作队的管理水平
提升工作队的服务保障水平。各级组织部门要牵头抓总,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和农业农村、扶贫等部门要协调配合,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为驻村帮扶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提升工作队管理水平。县乡党委和政府要负责统筹配置驻村力量,组织开展具体驻村帮扶工作,加强对驻村干部的日常管理,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落实好各级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派出单位、工作队长、乡镇(街道)分管领导责任,切实抓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管理。提升驻村队员的履职能力。对新选派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进行岗前业务培训和日常工作培训。强化激励,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在提拔使用(晋升职级)干部时,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提拔使用(晋升职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干出实绩、群众认可的干部,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可予以破格提拔,形成正向激励机制,鼓励广大干部积极走向基层一线干事创业。